猪猪小说网 > 三兴大汉 > 第6章 得失之间

第6章 得失之间

推荐阅读:全职艺术家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大主宰盛唐风华银狐

一秒记住【猪猪小说网 www.zz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南顿县,十月初九,有雨。

    早饭过后,刘和便开始沐浴更衣,净手煴香,为拜访大闳先生做准备。

    张廷的伤势出现复,不得以告休,前往医匠处就医。杜庆也找了个理由,出去了。

    于是出行的人变成了五人。

    刘和来前已令马季、郝翊在汝阳打听到大闳先生的住处,到了土室坊先寻了个路人,问清大闳先生家的位置方向,便带人赶去。

    大闳先生,少励操行,苦身修节。延熹末年,由于党禁之祸,产生了隐居山林的念头,但是老母年迈,遂在坊中建造了一个土室,隔绝内外母亲想念他的时候就去看他,去后便关上门,兄弟妻子都无法相见。

    后来黄巾贼起,攻郡掠县,百姓都十分惊恐,唯有大闳先生安然自若,在土室内读书不缀。当时诸贼相互约定,不进袁家的大门,乡邻都往土室中躲避。乡邻非常感激,遂将居住的街坊命名为土室坊。

    后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大闳先生不得已躲到了乡下。

    土室坊就像是传说的那样,是一座孤零零的土房子,四周没有院墙。

    此时天色阴沉,坊中中稍嫌冷清,路上却有人来往,看见刘和等,一个个投来或敬畏或好奇的目光。

    正好路边有几个小孩正在一起玩耍,郝翊走过去,选了一个较大的小孩问道:“娃子,贵坊有位大闳先生,不知可住在这里?”

    小孩抬起头来,瞧了瞧郝翊,又看了看立在路上的刘和等人,没有回答郝翊,而是一本正经的问道,“你们也是来找大宏先生的?”

    “有很多人来找过大宏先生吗?”

    “那是当然!”这小孩老气横秋道,腰杆子一下子挺得笔直,仿佛很骄傲,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不错”

    “怪不得呢!”小孩恍然大悟,向城外南方指去,说道,“这几年拜访的人太多,大闳先生白天一般都在乡下。”

    袁家乃是汝南第一大族,大闳先生虽然清贫,却也是个地主,宗族里有的是地,于是在乡下分了一些给他,这两天去乡下一直没回来。

    小孩似乎很高兴,丢下玩伴,站起身走到自家院门外,朝里边喊道,“王父,有人来找大闳先生。”

    很快,院中出来一个老者,年纪有五六十岁,精神却很矍铄,对这众人说道:“先生住在稻香里,离县城有七八里呢!我让阿虎给你们带路吧。”

    小孩就是阿虎,听其对老者的称呼,这个叫阿虎的小孩应是老者的孙子,只见他低头咕囔了几句,似乎很不情愿。

    老者狠狠的拍了拍他脑瓜,佯怒道,“让你去就去,哪那么多事。”

    刘和等对老者感谢了一番,最后行了一礼,告别离去。

    刘和对阿虎很是喜爱,问道:“可会骑马?”

    阿虎喜道:“你们有马?当然会骑了!”随后又好像想到了什么,“可惜先生不喜欢别人骑马去看他,怕惊扰了乡人。”

    汝南曾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至今还有何仪、何曼、刘辟、龚都、黄邵等大寇未除,乡人若是看到骑马的甲兵难免会害怕。

    刘和看了景伯一眼,景伯道,“老奴这就去准备牛车。”

    于是众人将马匹寄放到驿站,一行人赶着牛车出城了,沿着汝水支流直走。

    乘牛车,始于前汉开国初期,当时马匹稀缺,王侯将相出行,也用牛车代步,而且去见的是大闳先生,用牛车也是不错的。

    刘和将阿虎叫上牛车,令俞锡三人步随,牛车不快,三人又是行伍出身,自然跟得上。

    汝水的支流叫漳河,这河虽然不大,但是却水波粼粼,清澈见底。鱼游浅底,树荫两岸,好一派自然风光。

    从城内到稻香里,不到十里路,牛车行进不快,日上三竿时,就到了左近。

    刘和对赶车的景伯说道:“将至乡里,且缓辔徐行,不要惊扰了乡人。“

    这是刘和环顾四野,只见乡人们都在翻整田地、修理水渠。

    隐隐约约有歌声传来:“……立冬动犁耙,小雪送粪还。大雪兆丰年,冬至防畜寒。……”

    刘和忙问路边老农,“老太公,不知此歌是何人所作?

    老农回答,“大闳先生。”

    刘和击掌叹曰,“先生果然大才。”

    遂催促加,急见大闳先生。

    大闳先生在乡下房子与城内土室相似,只不过房前多了一个巨大的园子。

    刘和本以为以大闳先生的隐士风范必然在院中种满了菊花,正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事实上截然相反。

    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蔬菜,刘和赶到时中见一老农在园中修整田地。

    刘和正欲询问老农大闳先生何在,阿虎已大叫一声“先生”,扑了过去。

    身着粗布麻衣的老农已经望了过来。

    刘和心中大惊,知晓此必是大闳先生了,连忙上前行礼。

    大闳先生姓袁讳闳,表字夏甫,彭城相袁贺之子,后将军袁术的堂兄。与亲弟袁弘并称于世,人称大闳先生。

    “东海刘和,见过先生!”刘和乃东海恭王之后,世居东海郯县。

    大闳先生对小孩阿虎很是宠溺,揉了揉他的头,招呼了一声,随即请刘和等人入内。

    ……

    待众人入屋,袁闳不由得打量了刘和一眼,眼前一亮。

    只见刘和幅巾裹头,顶戴却非冠,身穿白色深衣,腰间悬挂着铜印墨绶,举止从容,气度雍容,前额隐隐透出一股青气,贵不可言。

    袁闳笑了笑,很平易近人,说着:“大家都坐下吧。”

    众人有些拘谨,刘和摆了摆手,亲卫们方才入座。

    分主宾坐好,阿虎进来奉茶,大家闲聊了一会,刘和开门见山说着,“先生,实不相瞒,我这次来确是有事相求。”

    “哦,有何事,直言无妨!”从一路所听所见可以得知,袁闳与大部分士人不同。

    “天子自西迁长安,曾多次私下里对我说,怀念洛阳的风光。来到汝南后,后将军曾和我商议共迎天子的事情。不料国事艰辛,诸侯无道,会稽人周昂竟然偷袭阳县,致使后将军陷于战事,约定遥遥无期。”

    “和不自量力,有心相助后将军,奈何幽州来人皆是骄兵悍将,手下实在无可用之人,听闻先生门下皆是吕范、丘纥这等良才美质,特来求助先生。”刘和道。

    吕范,表字子衡,家境贫寒,小的时候读不起书,帮人家放有牛。牛往山野里一放,他就在旁边读书。牛不见了,也不知道,每天天黑之后他还得到处找牛,每次回家都很晚了。

    因为道路不靖,大人担心,经常斥责,屡教不改。因为酷爱读书,编制竹策的熟牛皮绳都磨烂了,依旧卷不释手。袁闳听说了他的事迹主动将他收在门下。

    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郡里的的县吏,长大之后仪表过人。

    郡中大户刘家家境富裕而且女儿非常美丽,吕范前往求亲,刘氏的母亲嫌弃吕范,不愿意答应婚事,但是刘氏却说:“您认为吕子衡会是个长贫的人吗?”

    她认为吕范有其过人之才,将来必得显贵,于是决定嫁给吕范。

    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而丘纥,字孟昕,乃是郡望丘家的嫡长子,从小就显现出不一样的才能,当时被称为神童。

    有一次随王父外出,碰到两个乡人争羊,两人认为祖孙二人非富即贵,想请他们判别。丘纥一眼就确认了羊的主人,但他却把羊判给了另一人,而自己则给羊的主人作出了补偿。

    王父问他问什么不指出谁是奸人,小丘纥回答,那有什么奸人,我只看到到活不下去的庶民,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会抢夺乡邻呢?我这样做只是想让邻里少一些议论,希望他能活下去。

    后来那人果然没有饿死,却跳河自杀了。丘纥闻之叹息,“都是我的错啊,我当时做的还是不够好啊。”

    时汝南许邵善于相人,称之为“大旱之渠。”

    这两人一个是名留青史的名臣,刘和前世就听过他的名字;一个名冠当世的俊杰,大族嫡子。得到任何一人,刘和处境都会极大改善,但刘和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果然,袁袁闳沉思了半响,开口道:“吕子衡忠笃亮直,确实难得的人才,但前一段时间触犯了刑法,逃难到寿春去了,至今没有联系。”

    “而丘孟昕虽有王佐之才,却无意仕途,其身为丘家的嫡长子,老夫也不好多言。”

    “至于其他的弟子,恐怕难入伯衡之目。”

    “不过南顿城中有一贤才名曰封旻,字文通。先考乃是已故汝南功曹封观,名声不显,却多有才干,正是伯衡所需要的人才。”

    刘和极力掩饰心中的失望,虽然早有预料,却没想到竟然一个弟子都不肯派。刘和需要的不仅仅是袁闳门下的弟子,更是想和袁闳扯上一层关系,现在看来,一切都落空了。

    刘和不由得想到半路遇到的青年陈伯举,难道他当时就已想到此时此景?

    “封旻之名,和多有耳闻,着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才啊!”刘和强笑着说道。

    “那好,择日不如撞日,我就替你封书一信吧!”袁闳说着,便站起身来,到了书桌上,拿出帛书,写完后交给刘和。

    “多谢先生!”无论如何,刘和不会在态度上失礼,恭谨接过,说着:“学生求贤若渴,这这边走了。”

    “去吧!”袁闳说道。

    刘和先行一礼,退行出屋,到了门外才转身离开,阿虎也有样学样。

    刘和将帛书收到袖子中,先是沉思片刻,又是一声叹息,对景伯说:“回南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