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 乱世黎明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国子监

第二百四十九章 国子监

推荐阅读:全职艺术家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大主宰盛唐风华银狐

一秒记住【猪猪小说网 www.zz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陛下!”众兵丁起身,这时候领头的兵丁道:“请陛下稍候!卑职进去通报下!”

    “不用!你们就在这吧!朕自己进去!”崇祯笑着道。

    “卑职遵旨!”这领头的兵丁表情似乎有些情况,崇祯没有多问,便直接领着人进去了。

    走着走着,崇祯就有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这他么也太安静了吧?!这么冷清的地方是国子监吗?我大明的最高学府?于是崇祯道:“曹公公!朕是不是来错地方了?这是国子监吗?人呢?都休学了?”

    曹化淳听完一愣,回到:“陛下!这离休学还一个多月!这。。。。。。”对于国子监为何如此冷清,曹化淳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

    “既然如此?人呢?!”崇祯的语气已经渐渐变冷。

    “陛下请稍后!老奴去问下!”曹化淳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之后没多久,曹化淳便领着之前的兵丁进来了,“回陛下!据他说那些监生可能因为天气太热,要再稍候一会才能来!”

    “天气太热?!”崇祯抬头看了看天气,微风吹过带起他的阵阵发丝,随后崇祯继续道:“把国子监祭酒带来!”

    “带我去吧!”曹化淳看着兵丁道。

    “这。。。。。。”兵丁顿时尴尬了,最后鼓起勇气道:“请陛下稍候!卑职这就去请!”说完行了个礼就往走去。

    “等等!”曹化淳一愣,问道:“你是不是走反了?”

    “陛下!这国子监祭酒也不在国子监里!卑职这就去叫!”兵丁道。

    崇祯听完,冷漠的挥了挥手,兵丁如蒙大赦赶紧跑去叫人了,之后崇祯道:“随朕先进去吧!”说完便往里走去。

    曹化淳一路随行,他是注意到了,不仅国子监祭酒,就连再低一级的司业也没在,监丞也不在,再低的主薄也不在,“看来陛下要龙颜大怒了!”曹化淳感叹着。

    “趁他们没来!曹化淳!你把这国子监的制度给朕讲讲!”崇祯靠在椅子上道。

    “是!陛下!”曹化淳应道,随后便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之后崇祯便对如今的国子监的制度有了大致的了解,虽然有很多的诟病,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上,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实行积分法。明朝国子监的积分法实行于洪武十六年,具体做法是:刚入监的学生已经通习《四书》但还未学习经书的,先入正义、崇志、广业堂学习经书,每人自选一种。一年半以后,经考试合格者,升入修道、诚心堂。再学习一年半以上,经史兼通、文字表达和意义理解都优秀的,升率性堂。升到率性堂以后,才准许积分。积分的方法:每季的第一个月考所习经书的大义一道,第二个月考论一道,第三个月考策问一道、判语二条。每次考试,文理俱优的记1分,理优文劣的记0.5分,文理都差的无分。每年积满8分的为及格,给予做官资格,不及格的照旧学习。二是实行差遣历事法。差遣法于明洪武初年开始实行,就是选派一些学生去巡视全国各地的农田水利或到一些衙门里去帮忙,事情结束后再回监读书。历事法初行于洪武八年,但当时还属于短期挂职锻炼性质。历事法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于洪武二十九年。具体做法是:选择年龄较大、在国子监中已经坐堂学习满一定年限的学生,到中央各衙门挂职锻炼。3个月后,所在衙门对他进行考核,分勤谨、平常、才力不及、奸懒四个等级上报。被评为勤谨的人送吏部上选簿,仍回去历事,等官职有空缺时,按顺序任职;评为平常的仍旧历事;评为才力不及的人送监读书;评为奸懒的人罚充吏役。后来把挂职锻炼称为“正历”,把差遣称为“杂历”。始于元朝,成熟于明清的国子监,尽管存有一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加强学校管理、培养文武官吏、造就各种高级专科人材、培育各国留学生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有定论的。

    没一会,国子监的相关官员便都匆匆赶来了,看着坐在那一脸冰霜的崇祯皇帝,一个个都身体发抖的跪伏在地大呼:“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皇帝陛下怎么这么清闲突然来国子监了,一个个心里哀嚎着。

    他们一进屋,一股酒气便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屋子,顿时众人不由地眉头紧皱,崇祯冷冷道:“你们倒是清闲的很呐!”

    “微臣罪该万死!恳请陛下责罚!”几个人同时叩首道。

    “我堂堂大明的最高学府竟然是这副样子!朕太失望了!”崇祯冷冷道。

    几个人跪伏在地,身子发抖,不敢说话,他们心里也苦啊,这国子监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他们也无能无力啊,“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这是他们心里共同的潜台词!(用点现在的流行语哈哈!)

    “你们谁来给朕说说?”崇祯冷冷道。

    跪伏在地的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最后不由得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国子监祭酒身上,没办法,谁让你是老大?此时不出马更待何时?

    国子监祭酒叹了口气,苦涩地道:“陛下!那就容微臣说说吧!”

    崇祯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国子监祭酒便开始说了起来:“陛下!这说来话长了,容微臣细细道来,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已深刻意识到人才乃治国之本,因此掀起了一股崇儒重教之风。作为我大明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自然就成为朝廷关注和重视的对象,国子监地位之高不言而喻。洪武、永乐时期是国子监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永乐二十年,南京国子监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倭国、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但此种盛况为时不久,随着进士科地位日益加重,荐举日轻,监生的出路日显艰难。进士不仅在发榜后即可任官,而且有做高官、显官的可能,“卿相皆出于此”。科举日益正常化和制度化的趋势使得监生仕途被进士科雍塞。“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说的便是如此,面对这一形势,国子监生要想做高官,也须参加科举,由进士得官。国子监的崇高地位被取代,它不再是官僚的养成所,也不再是做官的唯一出路,这是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