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 乱世黎明 > 第二百三十三章 京城风云 八

第二百三十三章 京城风云 八

推荐阅读:全职艺术家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大主宰盛唐风华银狐

一秒记住【猪猪小说网 www.zz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五个大臣顿时有点噎住的感觉,一下让他们谈想法他们还真的说不出来,看着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几个,他们又不得不说点什么,这就有点尴尬了。

    “怎么?难不成没有什么想法不成?要实在没有,朕就直接下旨废除现在的盐政,直接由朝廷经营,这样也省得收什么税了,各位爱卿看如何?”崇祯嘴角一撇。

    “陛下!此举不妥啊!”孙承宗一看皇帝陛下这是要对所有的盐商一网打尽,那不得要出乱子。

    “那老师说说吧!”崇祯笑着道。

    崇祯想了想道:“陛下!微臣以为过去开中法就很好!只要稍加改动便好!”

    “开中法?给朕说说,朕一下想不起来了!”崇祯皱眉道。

    “陛下!微臣简单的说一下吧,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朝廷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朝廷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朝廷指定的地区销售,而这开中法又分为两个阶段。孝宗弘治前,是以粮换盐引;孝宗弘治后,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孙承宗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开中法。

    “这么说开中法朕听来也是不错的,对朝廷,商户,甚至百姓都好啊!”崇祯说道。

    “是的,陛下!另外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开国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孙承宗补充道,其他四人纷纷点头表示了认可。

    “既然这么好的制度,之后怎么就废了?还那个什么分两个阶段,这又是为何?”崇祯疑惑道。

    “这!”孙承宗一下语塞了。

    “跟朕有什么不好说的?直接说!你可是朕的老师啊!”崇祯鼓励着道。

    “回陛下,这之后皇室﹑当权的宦官﹑贵族﹑官员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之后这现象愈演愈烈,就导致了开中法制度的崩溃,再之后,孝宗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朝廷的财政收入骤增。因此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最后逐渐发展到了现在!”孙承宗苦涩道。

    “这原来用粮食不是很好!怎么就改成用银子了?”崇祯疑惑道。

    “因为用粮运到所需之地换盐引,所换到的盐引又可能换不到盐,常要排队等候,运粮之人等不起,常亏损,所以此法日渐少人运粮,迫不得已,只好让他们直接用银买盐引,朝廷收到银两之后,再拨给所需之地自己买粮。”孙承宗补充道。

    “当初想出这个法子的户部尚书真该抄他九族!”崇祯恨恨道。

    “陛下!何出此言?当初此策很多官员无不是拍手称颂!”这回说话的是毕自严。

    “朕要是那些经手的官员或者盐商,朕也称颂这样的政策!”崇祯嘴角一撇。

    几个大臣听完不由得一愣,仔细想了想之后纷纷点头,这其中的猫腻对于见惯官场的他们来说一点就透,随后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么说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盐的产量跟不上了!”崇祯皱眉道。

    “是的!陛下!”毕自严肯定了崇祯的回答,随后又道:“陛下!这如今灶户经常逃亡,盐量根本就提升不上来。以山西解州盐池为例,盐丁最多时为两万余人,可现在差不多只有四百来人了。”

    “跑了这么多!?”崇祯一愣,随后便陷入了沉思。

    “陛下!要不微臣先说说微臣的想法把!”成基命道。

    “行!爱卿先说!”崇祯笑着道。

    “陛下!这食盐关乎国家大计,必须得朝廷来主持转卖,但是如果全部由朝廷来买卖便也不太现实,因此微臣以为还是实行原来的开中法,实行的同时微臣以为可以把官盐的价格慢慢地放低,这个陛下可以让户部或者中兴卫的人调取全国各地的盐价之后进行统一的调整,这个价格最后可以接近到私盐的价格,这样相信百姓们都会愿意买官盐而不会去买私盐了!”成基命道。

    “哦!爱卿怎么想着降低这食盐的价格?这价格下去了朝廷的税收可就少了!”崇祯笑着道。

    “陛下!可否告知微臣如今这官盐和私盐的价格比例?”成基命恭敬道。

    “私盐和官盐价格之比约是一比二到一比四左右。品质相差大的比例就少一点,品质相差不大的,价格就相差大一些。”崇祯笑着把之前王承恩说的重复了一遍。

    几个大臣听完不由得一惊,差这么多?!随后成基命道:“私盐价格便宜,相信绝对部分的百姓都会购买私盐,这么算来,相信这私盐的销量要比官盐高出不少了,那么这私盐的利润是有多大,朝廷可是没有收这私盐的税的!同时微臣以为那些盐商也可能会拿私盐进行销售,这些朝廷也是没办法收到税的!”

    毕自严听了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要是这些银子都给户部,那他可就轻松多了。

    “既然私盐的利润如此之大,朝廷又收不到税,而且这私盐又很难消灭,既然如此,朝廷何不通过其他的方法压缩这私盐的利润,等到他们没有利润可图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私盐了,另外虽然朝廷把这官盐的价格调低到了私盐的价格,会少收很多银子,但是另一方面,买的百姓多了,量大了这方面亏损的应该很自然的就会补上,兴许朝廷还能赚的更多!”成基命笑着道。

    “不错!继续!”崇祯笑着道。

    “接下来让刘大人说吧!刚刚我们是一起交流的!”成基命笑着道。

    “哦!?”崇祯饶有兴趣地看向刘鸿训。

    刘鸿训朝着成基命微微一笑,点点头,崇祯一看,笑了笑,心道:“莫不是传说中的好基友?”

    刘鸿训恭敬道:“陛下!除了刚刚的说的,这开中法还有一点就是实行之前陛下可以让中兴卫或者户部的同僚统计一下如今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以及消耗情况,对于一些很缺粮的省份,比如这陕西,山西等等省份,如今虽然有新农作物,但是情况也并不是太乐观,而如果商人运粮过去换盐引则朝廷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盐引以做奖励,另外还有就是运往九边地区的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奖励商人,另外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商人优惠,这样可以让更多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商人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如此就不会出现现在两淮盐商独大的局面,当然要实行这些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把这个食盐的产量提上来,刚刚微臣和成大人,徐大人以及孙首辅讨论之后倒是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那些灶户有利可图,朝廷可以给每户灶户规定一下一天必须上交多少的食盐量,只要他完成了这个量,那么多出的那些食盐可以直接换成盐引,他们可以自己存着也可以卖给商人,当然也可以换取其他的一些生活必须品比如布料,粮食等这些都可以在当地的官府进行记录,只要灶户觉得这份差事可以让他生活的更好,相信他们就会努力的做事,另外可以参考工部如今的做法,就是对于那些技艺好的灶户只要他们肯分享他们的技艺,朝廷也可以视他们的贡献进行奖励,相信如此他们就会都乐意的接受!”

    “微臣补充一点!这一开始施行必定困难重重!陛下可以派且刑部,中兴卫等联合进行监察!”孙承宗道。

    崇祯点点头道,随后道:“曹化淳,把地图拿来!”

    “是!陛下!”曹化淳点头道。

    之后崇祯接过曹化淳递过的地图道:“这!山西的河东应该有个盐湖吧,好好的开发,这也是提高产量的一个方式!”

    “陛下!这是有个盐池!如今就是这灶户太少。”毕自严苦涩道。

    “传旨让杨鹤安排安排,迁入一些百姓,只要愿意当灶户的给予他们土地政策上的优惠还有一些生活的补助,你们讨论下多少合适,让手艺好的灶户教导,也给予他们优惠政策和补助,愿意回迁的灶户同样享受这个政策!”崇祯道。

    几个大臣看了看,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异议。

    “还有这!朕没记错的话西宁卫这边也有两个大的盐湖!可以开采出来!”崇祯道。

    “陛下!如今这边可不好操作,待后续再考虑吧,微臣以为先把之前谈好的开始实施方为上策!”孙承宗道。